京剧《心愿》:京腔京韵演绎“红领巾”故事

红领巾在胸前飘扬,对少年来说是一种无上的光荣,近日,北京京剧院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合作的新编京剧《心愿》在国家大剧院迎来首演,讲述了一个少年与“红领巾”的故事。生动凝练、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现了京剧之美、京韵之美,也让红色的血脉代代传承。

本报记者 方非摄

《心愿》的故事来源于著名导演叶大鹰早年的电影剧本。故事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北京,少年林大林是一个孤单的孩子,总是一边想起已故烈士父亲的嘱托,一边寂寞地练手风琴。在学校里,看到同学成了少先队员,大林非常羡慕,没想到这时有同学告诉他,是因为他的妈妈被怀疑是特务,他才不能加入光荣的少先队。大林愤怒、痛苦,也陷入深深的困惑,在朋友们的帮助下,他终于直面妈妈心中的秘密……

平心而论,这个故事的发生背景离今时今日有些远,但《心愿》对剧中人心境的刻画和成长的描摹都十分细腻。林大林从一个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少年,在自己的努力和朋友们的帮助下,体会到了责任和荣誉的意义。他对红领巾的渴望和对母亲秘密的探寻,也都是剧中故事情感爆发的关键点,北戏青年教师王文端恰到好处地运用唱腔和身段技巧,演绎出大林的变化,红色精神在剧中化作点点细节,能让观众感到共鸣。

为该剧担任唱腔设计和作曲的是著名戏曲音乐家朱绍玉,他专门为这部剧目设计了娃娃生的唱腔,吸收了老生、小生、老旦等行当唱腔特色,加以亮音润腔,使得呈现效果更加符合主角身份特征。为了靠近少年人的审美习惯,剧目还融合了一些偏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元素,听感流畅。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》的旋律也多次穿插剧中,熟悉的旋律主题每每出现,都让人感到心情激荡。

新编京剧的形式已让京腔京韵成为《心愿》的坚实底色,在细节处理上,舞台设计和道具使用,更是让京味浸透这部作品的每个角落。象征北京地标的白塔简单写意地勾勒在舞台背后,放飞的鸽子和小巧的鸽子笼,让鸽哨声仿佛在观众耳边萦绕,还有北冰洋汽水、果子面包的出现,伴随着伴奏里的三弦,都点染着北京风情。还有颇有年代感的自行车、跳绳、皮筋等道具,很好地唤起了观众对北京风物的认同和追忆。

本报记者 方非摄

总体来看,《心愿》的风格令人振奋又不失活泼,暖心又充满童趣。剧中还有一个独特的角色——一只大鹅,它是童年林大林的玩伴,贡献了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情节;它也是孤单的童年林大林唯一的朋友,凸显着主人公缺失安全感的内心;在某种程度上,它也是林大林内心情绪的显化,是他的另一个自我,共同推动着人物的成长和故事的发展。造型上,这只大鹅呆萌可爱,又有点自己的小脾气,很容易就拉近了观众与剧中人的心理距离。

记者:韩轩,方非

Tags: